徐芑南介绍说,继去年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后,今年“蛟龙”号将再次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。第一航段将于6月底出发,前往西北太平洋的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进行为期40天的探测;到11月下旬,还将前往西南印度洋,对中国另一个海底勘探合同区进行两个航段、为期120 天的海底热液勘探。两个航次将有10~15 名科学家乘坐“蛟龙”号进入深海,开展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调查研究。
本报讯(记者陆琦)“本月底,‘蛟龙’号就要出发去太平洋了?!痹谌涨坝诰┚傩械闹泄こ淘旱谑卧菏看蠡嵘希泄こ淘涸菏?、“蛟龙”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向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透露。
徐芑南介绍说,继去年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后,今年“蛟龙”号将再次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。第一航段将于6月底出发,前往西北太平洋的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进行为期40天的探测;到11月下旬,还将前往西南印度洋,对中国另一个海底勘探合同区进行两个航段、为期120 天的海底热液勘探。两个航次将有10~15 名科学家乘坐“蛟龙”号进入深海,开展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调查研究。
因为新母船还未开始建造,“此次‘蛟龙’号的母船还是‘向阳红09’船”。徐芑南告诉记者。而记者此前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了解到,“蛟龙”号新母船已进入可行性报告论证阶段。
另据徐芑南介绍,被喻为海洋里的天宫一号的深海移动工作站,也正在按计划研制中。深海移动工作站将主要用于海洋科学探索。根据中国深海空间站“三步走”计划,目前第一步小型深??占湔臼匝橥У难兄埔丫瓿?;第二步小型深海移动工作站的研制正在进行中,并计划在“十二五”末完成;第三步可水下逗留60 天的未来型深??占湔?,则还在理论研究阶段。=